我系举办“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特征”学术报告会
发布时间:2018-06-16 作者:凌淑珍 出处: 浏览:
6月14日,应外语系邀请,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陈世丹教授来我系作了“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特征”的学术报告。报告会由外语系副主任张凌博士主持。
陈教授指出,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(后工业社会、信息社会、晚期资本主义等)的产物,正式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期,在70年代和80年代形成夺人之势并震慑整个思想界。
后现代主义认为,在今天的世界里,各种各样不稳定、不确定、非连续、无序、断裂和突变现象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重视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们的意识:它反对用单一的、固定不变的逻辑、公式和原则以及普适的规律来说明和统治世界,主张变革和创新,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,承认并容忍差异。后现代思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。
后现代主义小说摧毁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而上常规,打破了它封闭的、自满自足的美学形式,主张思维方式、表现方法、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。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,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技巧如意识流的内心独白、象征主义、自由联想、时空错位等虽未被全盘抛弃,但已退居次要地位;更为常用的表现形式则是元小说、反体裁、语言游戏、通俗化倾向、戏仿、拼贴、蒙太奇、迷宫、黑色幽默,表现出语言主体、叙事零散、能指滑动、零度写作、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等主要特征。在讲解了后现代主义在中西方的演变之后,陈教授还为师生讲授写作、了发表论文,申请项目方面的注意事项。
在陈教授精彩的讲解之后,外语系教师、本科生和研究生纷纷提问,陈老师均做了详尽的解释。最后,外语系副主任张凌博士进行了详尽的点评和总结。